作為參與鐵礦石談判的中方代表之一,寶鋼集團的態度一直備受外界關注。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上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全球鐵礦石談判的形勢比較復雜,完全放棄長期協議價的談判方式,中方是無法接受的。"
寶鋼正醞釀海外并購新戰略
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對中國鋼鐵企業的 "漫天要價",與近年來中國鋼鐵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有關。
2009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達63.9%。
徐樂江認為,從安全獲得資源的角度出發,中國一直在為打破海外資源供應的地域壟斷和品種壟斷,構筑多元、穩定的全球資源供應體系而努力,雖然短期內還難以打破供給的壟斷格局,但應該看到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他告訴記者,從鐵礦石進口來源看,中國鐵礦石來源國已經發展到了40多個國家,除澳大利亞、巴西等傳統資源國家,當前中國還在南非、蒙古、越南、哈薩克斯坦、柬埔寨、秘魯、阿根廷等國的海外資源投資方面取得了進展。目前中國每年進口的鐵礦石中有8000萬噸屬于權益礦,中國鋼鐵企業參與合作的海外鐵礦資源(包括在建項目)已有1.9億噸/年,中國鋼鐵原料多元化供應雛形已逐步呈現。
徐樂江認為,未來在國際鋼鐵原料整體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外部環境將變得更為寬松,在海外尋求新的礦業資源、投資開礦以及參與礦山的并購、新建鋼廠等國際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將變得更加頻繁,從長遠看,這將破除長期籠罩在中國鋼鐵業頭上的資源壟斷陰影。
寶鋼集團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書面材料中提到,盡管未來幾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中國經濟的梯度差異仍將為中國鋼鐵業提供發展空間,但中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接近全球主要國家工業化完成階段的經驗峰值。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徐樂江表示:"我一直在呼吁對國內鋼鐵業結構進行調整,比如對不符合要求的小鋼鐵廠進行信貸緊縮,但今年來看鋼鐵產業大規模關停并轉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只能說在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4月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了九大產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目標,其中,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業內預測,今后一段時間內,鋼鐵行業將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兼并重組。
在徐樂江看來,隨著中國重化工業階段的完成,經濟增長所需的鋼鐵消費強度將逐步下降,國內鋼鐵消費增速下降是必然趨勢。因此短期內中國鋼鐵產業將呈現高消費、低增長的特點,而中長期看,中國鋼鐵產業將進入低速增長時代。
面對這樣的 "低速增長時代",寶鋼正在制定海外銷售計劃。"中國鋼鐵企業走向海外是必然的趨勢,寶鋼在這方面是有所準備的。
"何文波認為,"我們認為,未來在南亞及東南亞、南美這些高增長地區都會對鋼材產生新的需求,這些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地區。 "
2014年前供求將逆轉
2000年以來,中國內地鋼鐵業開始高速發展,進口的鐵礦石從當時的0.7億噸增加到去年的6.3億噸。但業內預計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而中國因素會直接影響全球的鐵礦石需求。
徐樂江認為,當前全球鋼鐵業并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的低谷中走出來,需求疲軟和價格低迷仍然籠罩著國際鋼鐵市場,全球鋼鐵業甚至有可能陷入類似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的低迷發展期。據辛浦森航運咨詢預計,全球鐵礦石供需結構可能在2014年出現逆轉。這或許會使鐵礦石需方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的"籌碼"。
寶鋼集團預計,這個時間可能會"提前",其重要原因是中國未來鐵礦石、煉焦煤等鋼鐵原料需求將伴隨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從強勁增長轉向低速增長。隨著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落后產能的進一步淘汰,必將促使中國鋼鐵原料的海外需求不斷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從而擠壓掉中國鐵礦石需求中不必要也不真實的"水分"。
基于未來供求關系的微妙變化,徐樂江呼吁,鋼鐵企業、原料供應商、承運企業三方之間應該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有利于產業鏈的繁榮和穩定。隨著供應格局從壟斷到多元的轉變、需求格局從分散到集中的轉變,中國鋼鐵企業將繼續追求以長期協議價格為主的采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