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一直是中國制造業乃至中國人的夢想。然而,夢雖很美,但是因中國制造一直處于廉價、劣質、科技含量低、創新不足、核心技術缺乏的狀態,中國“智”造也就變得遙不可及。經過多年的發展,轉變思想,加強創新,中國制造業正在努力蛻變,而在2015年,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發布,更是給了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提供了一個契機,高層對中國制造業升級改造的重視,讓中國“智”造不再遙遠。那么,如何才能實現中國“智”造呢?
把互聯網融入制造業
因為李克強總理,“互聯網+”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今年的熱詞。“互聯網+”也就是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用創新進行驅動,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對于制造業來說,就是要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層次深度結合,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把互聯網融入制造業,并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要從生產、營銷、產品等各個層面,把握信息化的趨勢,推動工業園區的智慧化,工業產品的智能化,電子商務的移動化、國際化等。另外,通過使用網絡技術實現網絡制造和智能制造,使制造業向效率更高、更精細化的制造發展。同時,把互聯網融入制造業,不僅要實現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提高效率;還要讓消費者能夠參與到產品設計、產品制造、產品營銷里面。
發展高端制造業勢在必行
中國的制造業,一直處于低端,缺少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而在2015年,國家提出要向高端制造業發展,提升中國在制造業行業的地位,力爭10年擠進制造業第二方陣。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要讓“讓‘高大上’中國裝備享譽全球”,可見,高層對發展高端制造業的支持,而以高鐵、核電、商用飛機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制造業也在不斷發展。但是,盡管年產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中國制造業,從規模上已是全球第一,且在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排名中也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若站在全球產業分工視角來看,沒有人相信中國制造業能夠把美國、德國和日本等老牌工業強國甩開幾個身位。過去以代工與低技術含量為特色的中國制造業,想要進入全球產業分工的“高檔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