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制造業該如何轉型升級?西方發達國家解決制造業發展困境思路或許值得借鑒,總結起來就是從基礎做起,重點幫扶中小企業,進而帶動整個制造業發展。
國家統計局10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最近4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小幅回升,但仍處于50%的榮枯分界線以下。此外,新業務總量、用工量、采購庫存等指標也均不樂觀。中國制造業會不會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熬過了2008年,卻熬不過2015年呢?
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內憂主要表現在成本優勢漸失。近年來,隨著勞動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價格和土地使用稅的提高,以及各種資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世界上生產成本最低的制造業基地。據統計,中國制造業成本不僅高于東南亞、東歐等地區,達到了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0%,珠三角、長三角更是達到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5%,甚至有個別企業家到美國辦紡織廠,因為成本比在國內還低;外患主要表現在外部需求驟減。中國制造業對外依存度較高,如今在世界經濟疲軟、發達國家制造業戰略實施以及落后國家成本沖擊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下,中國制造業面臨新出口訂單下滑,境外需求乏力等狀況。最新調查顯示,新接出口訂單已創下2009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
面臨如此壓力與困境,這或許是中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所必須經歷的陣痛,這種陣痛西方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目前當務之急是如何盡快結束這種陣痛,幫助中國制造業走出困境。西方發達國家解決制造業發展困境思路或許值得借鑒,總結起來就是從基礎做起,重點幫扶中小企業,進而帶動整個制造業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的制造業均遭受重創,美國和德國也未能幸免,為重振制造業,兩國不謀而合地選擇了以幫扶中小企業為突破口,美國2009年向中小企業貸款130億美元、2010年給中小企業提供120億美元減稅、花費7億美元經費培訓50萬名工人輸送給中小企業,德國同樣向中小企業貸款70億歐元、對中小企業實行減稅(企業稅費起征點由25萬歐元升至50萬歐元)、對中小企業工人予以薪金補貼等等。在中小企業復蘇之后,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了“工業4.0”等戰略,實現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目前來看效果都十分理想。我國現在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這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殊途同歸,都是瞄準了新一輪的制造業改革。我們在參考學習發達國家制造業頂層設計的同時,不能忽視它們基礎路徑選擇,那就是以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基礎,帶動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相結合,完成制造業轉型。
中小企業一直是支持制造業發展的主力軍,中小企業目前占中國制造業企業總數的90%以上,創造了中國60%以上的GDP,65%以上的專利,75%以上的發明設計,80%以上的新產品,這有力地反駁了“中小企業無用論”、“拾遺補缺論”、“落后產業論”等觀點,中小企業理應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不僅如此,如果我們從生態論的視角審視中小企業,可以更加明晰地發現中小企業是制造業解困的關鍵所在。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更加適應制造業由工業時代“大魚吃小魚”向信息時代“快魚吃慢魚”的轉變。信息時代,制造業想要生存發展,不再是看誰的規模更大,而是看誰的動作更快,規模成本的縮減效用已遠遠不及產品研發更迭的效用。特別是當經濟出現不景氣或結構性衰退時,中小企業的表現往往比“全能全面”的大型企業優異。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促進整個制造業企業生態鏈健康、有序發展的推動力量?,F代制造業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動態系統,企業群體一方面相互依賴,聯系更加緊密,另一方面遵從價值規律爭奪資源、追求利益,優勝劣汰。在企業群體的演變過程中,新的企業、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這種對立統一的企業關系更加適合中小企業,可以說市場體制下中小企業既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又是環境變化的主要承擔者,中小企業持續的壯大成為了推動企業群體演變的主要力量。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關鍵路徑,更是打造中國經濟活力,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內需戰略的有效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立、企業的大規模海外投資、企業由產品制造商向系統集成和服務商的轉變等,都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擔當主體,中小企業的大發展才是中國戰略轉型和產業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的關鍵所在。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智能化、自動化轉型的浪潮中,機器視覺技術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今日,勵展博覽集團(以下簡稱“勵展”)與機器視覺產業聯盟(以下簡稱“CMVU”)就VisionChina(深圳)達成戰略合作。這一合作將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推動中國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助力制造業
6月19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VisionChina北京展(機器視覺助力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大會)開幕,華北工控亮相C01展位,并全面展示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創新成果,洞察現代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機遇,以工控力量助力機器視覺產業繁榮,期待與您的攜手共進!相機,
隨著中國制造業全球化進程加速,國產設備正以更高質量的姿態走向國際市場。出口設備需嚴格遵循目標國的安全標準,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設備及系統(如安全光幕、安全控制器和安全網絡)的規范搭建,不僅是保障人員人身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的核心,更是滿足相關出口安全標準、贏得海外市場的關鍵。
共探數智化未來,共創新質生產力。2025年6月17日—19日,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將迎來全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盛會——WOD制造業數字化博覽會。作為全球首個聚焦制造業數字化全場景的專業展會,本屆展會以“數智破局·生態共生:重構全球制造新引擎”為主題智能化,西門子,
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加速向質效提升轉型。華南地區作為全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其3C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端產業集群對精準控制技術、智能管理系統等先進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為工業自動化創新技術的深度應用開辟了廣闊市場空間歐姆龍,
2025年5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綠色工廠廠務大會于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這場以“雙碳”為主軸的行業盛會,匯聚了眾多技術、政策專家與企業代表。作為綠色制造領域的標桿企業,臺達成為大會焦點,不僅分享了ESG成功實踐與可持續發展路徑,更展示了全鏈路節能減碳解決方案,以前沿理念與系統性方案,為行業提供綠色轉型的創
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鏈協同的背景下,MES(制造執行)系統廣泛應用于汽車、3C電子、醫藥等行業生產制造的實時監控、過程優化和資源管理等場景?;谑袌黾坝脩粜枨?,華北工控打造了MES系統專用工業平板電腦方案。比如PPC-3156QP,可以輕松部署在電子零部件生產現場。工業級平板電腦,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中國智能制造正面臨歷史性機遇與系統性變革。在AI爆發式突破,“雙碳”目標工業體系向綠色低碳加速轉型,“國產化替代”成為產業突圍必由之路等趨勢的推動下,一場關于“智造強國”的新引擎正蓄勢待發。在此背景下,廣東省自動化學會將聯合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電機電器分會
工信部著力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目前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48戶,一批中小企業成為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指導的“第十一屆中國智能制造高峰論壇暨第十九屆中國智能制造歲末盤點頒獎典禮”在杭州盛大召開。制造業各界400余名嘉賓共同參與了此次盛會。
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定義為指主營業務和發展重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要求,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明顯,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運行質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中小企業。
為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助力全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河北省近日印發《河北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若干措施》。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所具有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等內在特征,決定了其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其中,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上述作用的關鍵路徑之一。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所具有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等內在特征,決定了其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其中,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上述作用的關鍵路徑之一。
1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是中小企業群體中的優秀代表。明年,繼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11月8日下午,深圳市華僑城洲際酒店宴會廳氣氛熱烈,第六屆深圳市自主創新百強中小企業頒獎儀式在這里盛大召開。華北公路,行業專用計算機,
10月26日上午,國務院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負責人秦志輝,介紹了工信部在推動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方面的具體工作。
據 2014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國家級經開區的發展定位、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進一步促進國家級經開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工業,智能制造,無錫太湖,
與惠州市在智能制造、職業教育、智慧交通、綠色城市等領域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搭建德國“工業4.0”與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對接平臺,推進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繼與廣東省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西門子進一步落實與廣東省各級城市的全面合作
作為制造業城市,佛山、東莞兩地一把手均在不同場合強調,“只是制造業大市,而不是制造業強市”。制造業作為兩市發展根基,創新驅動自然也離不開這個基礎。因而,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知識密集型企業,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兩市創新驅動主要陣地和目標。
以“智造未來·創新服務”為主題的“2018(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于2018年5月8—9日在上海浦東綠地假日酒店隆重召開。大會迎來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近千人參加。大會舉行了開幕式、主論壇和5個專題論壇。本屆大會掀起了探討智能制造的熱潮。主論壇匯聚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業界領袖,圍繞智能制造前沿理
我國現在是制造業世界第一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選擇是痛苦的,企業家變革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就是蛻變重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眼光既要向外,準確看到新時代環境的改變及趨勢,又要向內,重新審視企業自身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其中有五道關口是必須攻克的。
李克強總理3月7日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參加審議。一位旗艦級制造業企業代表介紹,通過“互聯網+”,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實現了老基地技術改造和老產品轉型升級,使老樹煥發了新芽。總理說,不僅要讓“老樹發新芽”,還要通過雙創讓“新樹深扎根”,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性創新
2018年玻纖行業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預示著玻纖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動力源泉,同時也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沖破固有的模式,這樣才使得技術創新的成果競相迸發、創新成果的轉化水到渠成,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推動玻纖產業未來的發展。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