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和鋼鐵行業正在去產能的過程中,180萬人員將會被分流至其他行業。產能過剩的背后,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的煤炭行業生產效率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彭博分析稱,中國煤炭企業需要頂住煤炭行業低迷的壓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職工數量。
上述研究來自彭博旗下的Bloomberg Intelligence Company(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行業研究分析師梁穎璋、朱軼和Andrew Cosgrove的分析報告。
上述報告分析稱,中國大型煤企的平均勞動生產率遠低于海外同行,中國的大型煤炭集團人均年產量約1730噸,只相當于美國的5.6%、印尼的20.6%。而中國煤炭行業的人均年產量更低,僅為630噸,而發達國家為一萬噸。
以下內容節自報告第4、5部分
4、美國煤炭企業的生產率約為中國的18倍
據彭博行業研究分析,中國大型煤炭企業的平均勞動生產率遠低于海外同行。中國大型煤炭集團平均每人每年平均產煤約1730噸,只相當于美國的5.6%,印尼的20.6%。要提高采礦效率,就需要提高自動化程度并進行技術升級。盡管中國地下煤礦需要的勞動力數量可能高于美國和印尼的露天煤礦,但如此巨大的差距仍然意味著勞動效率極其低下。
彭博分析稱,據2014年的一項調查,整體而言,中國煤炭行業人均煤炭年產量為630噸,而發達國家為1萬噸。
山西汾渭能源開發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汾渭能源”)價格組經理曾浩和另一位證券行業的煤炭分析師表示,如果按照2015年中國煤炭產量37.5億噸、煤炭行業從業人員600萬來看的話,中國煤炭行業人均產能約630噸。但因中國還存在一些并沒被淘汰掉的小煤礦,比如年產幾噸或幾十噸的小煤礦,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即便剝離一些落后產能的煤礦后,中國煤炭產能的效率和國外相比差很多。
受影響的企業:中國神華和中煤是中國兩大煤炭企業。美國最大的煤炭企業包括博地能源(Peabody)、阿奇煤炭(Arch Coal)和云峰能源(Cloud Peak)。
5、提高勞動生產率可能有利于提高中國煤炭企業的利潤率
彭博分析稱,如果要頂住行業低迷的壓力,中國煤炭企業應當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職工數量。彭博分析了中國最大的10家煤礦集團,其大多經營的是地下煤礦。分析顯示,人均產煤量的提高會降低單位產出的生產成本,在煤炭價格下滑期間可能會提高利潤彈性。兗州煤業2015年實施了裁員,計劃在2019年底前裁減2萬名員工,約占公司總人數的30%。
受影響企業:由于勞動生產率較高,加上煤礦大多位于低成本的內蒙古,神華位列中國生產成本最低的煤炭企業之列,平均成本約130元/噸,而全國平均水平為210元/噸。
彭博研究分析的建議主要是,如果要頂住煤炭行業低迷的壓力,中國煤炭企業應當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職工數量,從而達到降低煤炭生產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