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互聯網主題概念的持續發酵,同花順公布的工業互聯網指數上周大漲13.04%,同期工業指數僅微漲1.74%,而上證指數則只有0.5%漲幅。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投資工業互聯網,主要邏輯還是遵循兩個主要邏輯,一是利用工業大數據平臺開發場景應用的公司,另一類則是擁有行業壁壘的,依托工業互聯網轉型的制造型企業。
主題延續性較強
消息面來看,3月28日,中國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提出,工業互聯網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前提,是我國深入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于難得的戰略發展窗口期,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安全挑戰。華創證券認為,隨著富士康中國即將登陸A股,工業互聯網主題隨著政策持續出臺有望延續。
工業互聯網將引領中國制造業智能升級。中銀國際認為,工業互聯網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基礎,為智能制造的變革提供了必需的共性基礎設施和能力,同時也可以用于支撐其他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國內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預計2017年到2019年,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工業物聯網的核心在于智能制造。愛建證券分析師表示,其中包括了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最核心的目的是由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來取代現有的產物。在革新的模式下,行業的劃分將逐漸模糊并最終消失,多元化的合作及不同行業的聯合將會形成全新的價值創造和生產鏈。在這個過程中,機械設備到物聯網技術的整體產業鏈將有機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將作為主要目標。
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目前互聯網在設計、研發、采購、生產制造、營銷、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都與工業開始融合,提高工業的運營效率。互聯網首先在外部,如采購和營銷等環節得到應用,比如在供應鏈環節,企業通過B2B適用互聯網。其次,互聯網向上游設計環節滲透,這是目前正在發生的趨勢。互聯網可以幫助企業收集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并融合到設計和制造環節。此外,制造業服務化、個性化定制、外包設計、外包融資等新模式也已出現。值得關注的是,通過網絡協同制造、工業云已出現,互聯網正在改變工業制造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華創證券進一步指出,工業互聯網商業本質是降低成本,探尋創新商業模式。工業互聯網從功能上看,本質是海量數據的采集、解析以及和工業的應用的結合,從而對工業過程進行優化和改進。數據的本質是對現象的理解,大規模數據的采集以及分析,可以提供對現象的更加精確的理解和掌握。在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數據進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就可以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對業務做優化。
兩條主線 三個機遇
工業互聯網包括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等,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平臺層。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載體,能夠聯通企業內外部數據,連接信息化與生產部門。截止目前,已有GE、西門子、海爾等多家制造巨頭進軍互聯網工業平臺。
中銀國際表示,信息通信技術演化推動工業互聯網正進入協助企業管理決策優化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工業互聯網中海量連接、場景迥異、邊緣處理的網絡特征對信息通信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多維度、有機連接開放系統,其信息、技術、架構均存在異質化特征需要統一。經過長期演進,技術水平已累積到質變臨界點,在終端、網絡、云平臺均為工業互聯網本身的升級演進做好了技術儲備。如果將工業互聯網發展分為工業現場、企業運營、社會化生產、產品設計與創新四個階段,當前正進入協助企業管理決策優化的企業運營階段。我們認為,新階段將推動工業互聯網需求的新爆發。
伴隨消費互聯網走向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也將迎來新的需求和機遇。中銀國際研究報告顯示,從通信行業角度來看產業鏈,將迎來三個環節的機遇。在技術基礎設施環節,通信與傳感控制設備需求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條件,對工業交換機、工業級通訊模塊、工業傳感器、工業智能控制器等領域將迎來需求的快速拉動;在工業互聯網運營平臺環節,大數據云計算推動工業企業管理運營和決策的優化,在工業大數據運營、工業互聯網運營平臺等方向將逐步形成有競爭力的企業;在行業智能化應用與創新環節,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工業的必然趨勢,推動行業實質性的生產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同時帶動產品創新的模式走向智能化,將會推動領域公司大幅提升競爭力。
當下以應用的場景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三層:邊緣層、PaaS層和應用層。天風證券投資建議,從工業互聯網對機械制造行業升級的角度來看,認為存在兩類主要的投資機會:一是出現在利用工業大數據平臺進行場景應用型的企業。二是在傳統設備行業中擁有巨大優勢,并積極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傳統制造企業。此外,認為計算機行業企業有望直接受益平臺層級和安全層級的投資建設。(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