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道通羅馬”并非夸大其詞:羅馬帝國依賴25萬英里道路維系并支持其7000萬居民的生活。在21世紀,北京似乎懷有類似的雄心。作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一帶一路”倡議有望橫跨四大洲,覆蓋全球1/3的GDP、全世界1/4的貿易商品和60%以上的人口。在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貿易網絡中,清潔能源產業或將受益頗豐。
盡管仍然需要大量煤炭和石油,但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向低碳發電領域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投入6萬多億美元。正如國際能源署闡述的那樣,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規模對推動低碳能源技術的勢頭至關重要。
據美國能源部估計,中國已對其如今占據主導地位的光伏板生產領域投資470億美元。此外,中國已設立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在核電站建設方面引領世界,正在銷售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銷量之和的電動
汽車。鑒于全世界約50%的能源或將來自太陽能和風能,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清潔能源超級大國。到2050年,中國80%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資源。
中國開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獨一無二的能力,意味著“一帶一路”倡議將對全球能源消費轉向非化石燃料發揮關鍵性作用。在此方面,中國已為基礎設施投資發行近25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相關投資涵蓋清潔能源、清潔
交通、污染防控、節能技術等眾多領域。
“一帶一路”倡議支持中國圍繞先進技術和清潔能源開展長期戰略性轉變。該倡議還將為中國強勁的產業知識與技能打開新市場,其中包括中國正迅速掌握并精通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占據全世界風力發電的1/3,擁有全世界十大風力渦輪機制造商中的4個、全球十大光伏板制造商中的6個,以及占全世界太陽能發電產能的1/4。
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希望在開發綠色“一帶一路”過程中為亞洲43億消費者提供“綠色、低碳和循環發展”。北京的地緣政治雄心將重塑全球能源的構成。據麥肯錫預測,2050年,
電力將占全世界能源總需求的1/4(相比之下,如今僅為18%),71%的新發電產能將來自中國和印度。
顯而易見,清潔能源是中國很有可能占據主導地位的21世紀產業。就在特朗普政府認為可再生能源正威脅美國就業崗位之際,中國正將清潔能源應用于其長期戰略宏圖之中。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長期規劃機構最好注意到這一點。在中國引領下,可再生能源有望在2050年占到全世界發電總量的一半。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開展的清潔能源投資將徹底改變全球清潔能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