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半導體、工業軟件外,我國還有一基礎產業短板,比如科學檢測儀器。
科學檢測是現代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科研工作的必須設備。因此,
傳感器儀器行業行業是高端制造業皇冠上“耀眼的明珠”和科學家的“眼睛”,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支撐。
根據2017年美國知名雜志C&EN公布的全球實驗室分析儀器TOP20:美國8家,日本5家,德國和瑞士各3,英國1家,中國0;
此外,數據還顯示,2019年全球實驗室分析儀器市場價值938.6億美元,預計其將以7.3%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3年該市場將達到1244.1億美元。2019年北美是實驗室分析儀器市場占比最大的地區,亞洲將成為未來增長最快的地區。該市場的主要玩家有賽默飛世爾科技、丹納赫、安捷倫科技、沃特世、珀金埃爾默、美國Chemglass Life Sciences、Citotest Labware Manufacturing以及Kimble Chase等。由此可見,我們在此領域的積累十分薄弱。
我國在傳感器,科研儀表方面的短缺,影響的不是單單一個產業而是整個工業體系,但該行業具有投入大,見效慢,產業碎片化嚴重,需要技術積累等特點,中國制造崛起之路還要慢慢來走。
目前,我國整體科研實力事實上仍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在于眾多基礎性領域(材料、設計軟件、檢測工具、高精度加工、熱處理)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