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06
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9萬臺。但我國技術人才不足,工業機器人集機械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及網絡系統等多學科的技術于一體,同時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與市場營銷經驗的高技能的跨領域復合型人才。
-
2016-07-26
目前,在中國工業機器市場,85%的伺服電機是外資品牌,主流的供應商包括,日本松下、安川、三菱,以及歐洲和美國的倫茨和博世力士樂。其中,2015年,日系品牌占據了最大的中國市場份額——近50%。然而,中國本土企業,大多數仍處于研制試驗階段,幾乎沒有工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
-
2016-06-24
國外擁有先進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大多都是以龐大的企業規模作為支撐。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公司占據世界減速器市場70%的份額,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都太小,但核心技術的研發都是高風險項目,可能還沒有研發出成果,企業自己都先死了。
-
2016-06-14
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主力軍,雖然產業規模不大,但其研發、制造、應用各個環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在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研制方面取得進展,但是技術方面與國外仍然存在差距。
-
2016-05-31
我國工業機器人近年來在某些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但在整體核心技術方面仍處于落后地位,特別是在制造工藝與整套裝備方面,缺乏高精密、高速與高效的減速機、伺服電動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這就導致了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
-
2016-05-17
中國工程院在京發布《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比較了中國與主要制造業國家2013年和2014年制造強國綜合指數變化情況,中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分別為94.02和96.36,分別提高了4.54和2.34,提高幅度均超過其他幾個主要制造業國家。
-
2016-05-11
一方面,是陶瓷行業對于早日實現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渴望,“機器人造瓷磚”、“智能化生產線”、“無人工廠”、“工業4.0”等大旗紛紛揚起,表達出對未來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則是殘酷的現實:在我國絕大部分陶瓷生產車間,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來確保生產線的正常運作。
-
2015-10-09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列為主攻方向,這是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浪潮形成的發展機遇期,迅速躋入世界制造強國的重要技術手段,但令人擔憂的是,智能制造似乎已成為解決制造業問題的萬能鑰匙。發展中國制造業必須立足國情,慎言彎道超車。
-
2015-09-10
立式輥磨機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做為我國粉體行業研磨的主要磨粉設備,高可靠性、節能、精確、自動化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
2015-08-10
國內制造業生產持續走向低迷。上半年中采PMI景氣指數持續維持在50枯榮線以上的6個月中,小企業PMI始終低于50%,并且在最近的4個月中出現了連續環比下降。利潤低是經營困難的結果體現。受訪企業與專家對記者稱,這背后,是需求減少、人力成本上漲等系列原因的不斷疊加。
-
2015-08-05
記者調查發現,在近年開展“機器換人”的惠州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占大多數,而規模以下企業占比偏低。越是具備較強實力的大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趨勢就越明顯,相反,越是財力不雄厚的中小企業越缺乏技改的意愿和動力。
-
2015-07-30
目前,產業存在代表性產品增長乏力、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無序、芯片代工企業技術差距拉大等突出問題,面臨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持續發酵、國家信息產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體系加快構建、可穿戴設備市場開始爆發、智能網聯汽車跨界合作升級等形勢,預計下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仍將維持在10%左右的低速水平。
-
2015-07-14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大軍中,中國工廠里的機器人占了大約四分之一。而到2017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全球之首。盡管不少企業在廣泛使用機器人,但是制造業整體上對機器人的使用,仍存在三大瓶頸。
-
2015-06-05
下一代機器人將改變全球制造業格局。新一代機器人就要到來,它們更智能,更靈活,更容易合作,更具有適應能力。這些機器人將會為工廠帶來巨大變化,有可能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目前用于生產的機器人大都體型巨大,它們一直揮舞的機器臂會對任何靠的太近的人造成危險。它們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很有限,比如焊接、噴漆,或者吊裝重型部件。
-
2015-05-25
《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首次提出的,如果將它理解為試圖解決國有企業普遍效率低下和提高它們競爭力的又一次努力,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放到當前中國與世界制造業所面臨的風云際會的大背景下來審視,這一次很可能與以往顯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