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18日發布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鋼鐵等十個產業132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遭淘汰的落后產能中,共涉及2家鋼鐵企業共計300萬噸煉鋼產能,以及3家鐵合金企業共計2.8萬噸鐵合金產能。這與之前工信部公布的首批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中涉及的企業數量以及淘汰的產能數量相比大相徑庭。在首批被淘汰的名單中涉及到44家煉鐵企業、30 家煉鋼企業以及164家鐵合金企業。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第二批企業名單中涉及的鋼企大幅減少,可以看做是工信部今年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行動基本接近尾聲。
相關行業的分析師也向記者表示,“淘汰落后產能不是一兩年就能夠完成的,淘汰產能是分批分步進行的,今年的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基本達成,不過這不保證淘汰落后產能就此結束,明年工信部可能還會公布一批涉及落后產能企業名單。”
鋼材多于鋼產量 煉鋼企業或存貓膩
據工信部公布的企業名單顯示,其中淘汰的300萬噸煉鋼產能,包括江西全南盛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3座35噸電爐,計50萬噸產能;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座45噸氧氣頂吹轉爐、1座60噸直流電弧爐和1座40噸電爐,共計250萬噸產能。
而在2014年工信部首批鋼鐵業淘汰產能名單中,共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達4686.1萬噸。其中煉鐵淘汰量達2540.6萬噸,比工信部制定的年度任務多淘汰600多萬噸;而煉鋼產能淘汰2145.5萬噸,完成全年淘汰目標的74.8%。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淘汰的落后產能上,煉鋼業容易存在“漏網之魚”,“煉鐵所用的高爐,是否被拆除關停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而煉鋼的高爐的體積比較小,比較容易掩人耳目,其實很多煉鋼廠都存在這個問題,目前國內隱瞞不報的鋼產能幾乎達到7000萬噸。”
而在被問及如何看出煉鋼企業存在隱瞞不報的問題時,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目前我國鋼產量和鋼材產量相差達到了3億噸,而且一噸鋼并不能生成一頓鋼材,我國鋼材產量遠遠高于鋼產量,這是不正常的現象。”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