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外資企業從中國大規模撤離”,一時間,輿論陷入所謂“外企逃離中國”的焦慮。但本網駐外記者調查及國內外權威機構公布的相關數據,皆釋放出相反的信息:外企撤離中國非普遍現象。
中國依舊強勁的外資吸引力在聯合國貿發組織公布的報告中也得到印證。1月底,聯合國貿發組織發布《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指出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同比增長1.7%(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外資流入量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外商投資企業未大規模撤資
2月16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介紹,2015年1月,高端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活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3.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9.5%和48.8%。
對于外資企業加速撤離中國的質疑,商務部的觀點是,近年來受到我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及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經營不善等因素的影響,有少數跨國公司對其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調整,包括關停個別工廠。
這個說法從日本松下電器中國官網發布的一則消息中得到證實。記者了解到,1月30日,松下通知將終結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事業,稱在超薄型電視機價格競爭愈發激烈的過程中,本公司作出了“難以繼續自行生產”的經營判斷。
商務部同時認為,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化戰略過程中,經常采取兼并重組等措施,對其全球業務調整和布局,“這屬于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并且總體數量有限。目前還沒有出現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資的情況?!?
媒體報道有關個別日本家電企業計劃撤離生產線的報道,據“日本企業對華投資有進有出,并沒有出現日資企業全面退出的情況?!睆?月份最新數據看,日本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增長3.5%,合同外資大幅度增長4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增長3.2%。“整體上日企對華投資呈增長趨勢,而不是相反?!表n國企業,如三星和樂天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并無撤離中國計劃。
數據顯示,2014年,主要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其中,韓國和英國對華投資增長較快。2015年1月,除新加坡、臺灣省和美國對華實際投資有所下降外,香港、韓國、德國、英國、瑞典、沙特阿拉伯實際投資增長顯著。
分析人士認為,雖有一些外企關停中國生產線,但不必對其負面后果過分夸大。一方面,這些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多數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企業在這些領域已完全有能力與這些企業抗衡。在盈利空間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的情況下,外企及早作策略調整,也反映了其靈活的經營策略。
1 2 3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