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外資企業從中國大規模撤離”,一時間,輿論陷入所謂“外企逃離中國”的焦慮。但本網駐外記者調查及國內外權威機構公布的相關數據,皆釋放出相反的信息:外企撤離中國非普遍現象。
在華外資企業將迎來“白銀時代”
對于引資的未來形勢,沈丹陽在2月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目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引資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給我國今年吸收外資工作確實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考慮到我們較強的引資綜合競爭力,這個基本面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數據顯示,2014全年中國利用外資規模穩中有進。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同比增長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7%,連續23年保持發展中國家首位。
“預計2015年全國吸收外資規模還將保持穩定。無論如何,我們對中國吸收外資在全球名列前茅還是充滿信心的?!鄙虻り栔赋觯环矫?,中國發展潛力巨大,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能力強,綜合競爭力仍有優勢。另一方面,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
沈丹陽表示,新的一年,我們會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促進投資環境透明化和便利化。將修訂并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大幅度縮減外商投資的準入限制。將推動相關部門提高依法行政和執法水平,對外商投資企業同等保護、公平執法。還將及時了解和回應外商對外資環境的關切,維護投資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在2014—2016年最具前景的東道國經濟體里,中國仍位居首位?!鄙虻り柦榻B。
中美商會發布的《2015 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也對繼續對華投資展現出信心。報告指出,盡管在中國開展業務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但超過60%的企業仍將中國視為全球三大投資重點之一,外資企業將繼續調整在華運營以適應環境。他們認為,向全新經濟模式的轉變雖然艱難但最終定會成功,外資企業也將獲得更為公平的待遇。
高速的經濟增長,低成本的投入,較低的市場競爭等這些不可復制的有利條件長期以來支撐了外資企業在華的“黃金時代”。2014年9月,在《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4/2015》的發布會上,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隨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展開,在華外資企業將迎來一個長期且可持續的“白銀時代”。
“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能夠達到6%-7%,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仍然能保證無限的商機,”伍德克展望,“對歐盟商會來說,這意味著一個現代創新和以市場為導向的全新發展時期。”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tmjcjcuf6d1_3.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5年9月,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迎來它的百歲誕辰。1915年創業成立的安川與中國頗有淵源。追溯至上世紀初,1913年,孫中山先生曾拜訪安川創始人安川敬一郎先生家中,并題詞“世界平和”的良好寄語。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日本不斷出現廢爐,而中國則持續進行旺盛的核電投資。
中國7月制造業活動小幅放緩。官方制造業PMI 51.2,較6月小幅放緩,但仍維持在高位。
過去的幾年,金融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穩壓日本、德國,甚至個別年份還超過美國。
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市場,年進口金額在1700-1900億美元,考慮到自主可控以及半導體作為本國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代表,大力發展本土半導體行業勢在必行,其中存在的投資機會確定性很高,且未來的景氣周期較長。投資者如何去把握行業性的長期投資機會,本文粗略談談,拋磚引玉。
作為科技產業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芯片的發展好壞至關重要,而中國廠商也是在極力努力發展自主處理器和內存等。
美國白宮官網29日發表聲明,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體投資限制,擬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關措施,之后不久將正式實施。
3月26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我國將對外資進一步開放制造業,同時“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支持政策同樣適用于在華外資企業。
“有人認為中國利用外資是不是多了?覺得中國對外投資應該開始發力了,達到持平甚至超過吸引外資。”1月27日,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提到外界對利用外資方面的不同看法。他表示,從規模上看,中國吸引外資不是多,而是少。
現在你看到的這句義憤填膺、充滿民族情懷的標語,道的卻不是一場反日愛國運動,而是“中國制造業之都”蘇州所遭遇的一場外資撤離大潮。
市場開放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將被打破,外資新能源車企或“坐享其成”。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強強聯合,利用市場化手段加快純電動汽車產業的技術提升,以更快的速度取得更好的發展。
前7月我國高端裝備業實際使用外資猛增。今年1~7月,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我國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整機制造等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迅速,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405.4%、366.4%、149.9%。
外資機器人在高端領域占比達96%,而國產機器人則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低端。如果“高端行業低端化”,國產機器人就會被市場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
同質化產品的低價搏殺,低標準甚至“零首付”的購機條件,讓人瞠目結舌的新品開發速度,乃至從客戶信息到海外并購的幾近不擇手段的白熱化競爭……外資加入混戰工程機械行業亟須自我救贖。
繼今年1月份國家商務部公布首批一般企業出口配額后,3月3日,國家商務部再次公布一批外商投資企業的焦炭出口配額。這次公布的配額中,我省焦炭生產大省和焦炭出口大省的優勢再次突顯,在第一批一般貿易49.9萬噸的出口配額中,我省9家企業占到配額總量的99%。 在商務部1月4日公布的2010年第一批一般貿易焦炭出口配
現在你看到的這句義憤填膺、充滿民族情懷的標語,道的卻不是一場反日愛國運動,而是“中國制造業之都”蘇州所遭遇的一場外資撤離大潮。
專家朱成章分析認為,應理性看待外資撤離我國電力市場。 改革開放以后,外資看好我國的電力工業,紛紛要求來華投資建廠。當時國內電力投資不足,國家曾給予外資進入發電領域的優惠政策,即保電量、保電價、保回報,外商投資電力的比重逐步增加。據統計,1990年外資占我國電力固定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