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五屆“中德先進制造與管理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德國弗老恩霍夫協會工業工程與組織研究所董事漢斯·彼特·蘭特斯教授,以及中德雙方的業內資深專家,為與會嘉賓介紹了他們眼中的概念火爆的工業4.0。
4月25日,第五屆“中德先進制造與管理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德國弗老恩霍夫協會工業工程與組織研究所董事漢斯·彼特·蘭特斯教授,以及中德雙方的業內資深專家,為與會嘉賓介紹了他們眼中的概念火爆的工業4.0。
弗老恩霍夫協會是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應用型研究機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91年,世界上第一臺MP3就產生于弗勞恩霍夫協會位于埃爾蘭根的集成電路研究所。目前,弗老恩霍夫協會在全球有超過67所研究機構,23000多名工作人員,每年研究經費為20億歐元。今日,德國弗老恩霍夫協會工業工程與組織研究所董事蘭特斯教授帶來了主題為《保障德國工業在國際市場上領導地位的前沿技術》的報告。
“工業4.0是關于產品生命周期上整個增值鏈組織與控制的新階段,這一周期是以日益增強的客戶個性定制的需求為導向。”從什么是工業4.0,到為什么要工業4.0,工業4.0的關鍵元素等方面,蘭特斯教授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工業4.0的關鍵因素分為三大塊,分別是虛擬物理系統、智能工廠和信息交流技術。其中,虛擬物理系統就是人們常說的物聯網,“全局的管理取代一步步的計劃步驟,智能工廠可以實現自我實時管理組織化。工業4.0是互聯的人與對象共同合作決定。”蘭特斯教授說。他認為,雖然工業4.0是積極的,但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依然重要,無論是傳感器、決策者還是參與者,人類都不能被機器所取代。此外,以數據采集及監控管理系統為代表的智能工廠,和以大數據分析為代表的信息交流技術,都是實現工業4.0的關鍵元素。
走在工業4.0浪潮的最前端,蘭斯特教授也帶來了三點建議,作為德國的經驗探索,分享給了與會者。在他看來,小批量生產中的自動化將成為可能,但人的工作在生產中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移動終端設備和智能手機將更進一步滲透進入生產,而工業4.0比物聯網系統的意義更為廣泛,在未來會涵蓋到物件和人的智能數據采集、儲存和分發。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tmulffvfas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德國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 2020 年全球總銷售額達 9.23 億歐元,較上一年的9.03 億歐元增長了 2%。倍福中國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 20%。其中,風力發電、光伏太陽能以及通用機械工程行業領域的銷售額貢獻最大。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每10,000名員工中已安裝855臺工業機器人,排名第一,分布在電子和電氣領域。德國和日本主要用于汽車工業,其密度水平約為每10,000名工人有350臺機器人。
為了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德國西部市場的地位,倍福萊茵魯爾分公司于去年在亞琛又新設立一辦事處。
德國總理默克爾政府日前宣布了一項針對中小型企業的“無限制”新援助計劃,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際支持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在柏林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報告最終版。阿爾特邁爾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戰略展示出“確保(德國工業)未來繁榮和就業的綜合概念”。據悉,當天發布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最終版主要由幾部分組成,內容涉及改善德國作為工業基地的框架條件、加強新技術研發和調動私人資本、在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29日在柏林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最終版。阿爾特邁爾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戰略展示出“確保(德國工業)未來繁榮和就業的綜合概念”。
據路透社援引一份政府文件顯示,德國計劃在2020年起的五年內,將把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的補貼增加一半。
6月份德國機械制造行業訂單延續今年以來的下滑趨勢,同比下降5%。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國機械制造行業訂單總數明顯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
在國際局勢波動不斷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重構愈發劇烈,中國制造企業正面臨深刻挑戰與重塑機遇。關稅壁壘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更具韌性與效率的運營之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世界級制造(WCM)與工業4.0成為眾多企業破局突圍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5月22日,全球領先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商凱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湖路壹方商業中心舉行新辦公室喬遷儀式。新址的啟用標志著凱睿德制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邁入全新階段,彰顯了其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持續投入。凱睿德制造創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親臨現場并致辭,與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工業4.0和系統互聯日益重要,現場接線對于滿足行業向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的需求尤為關鍵。它是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管理、靈活應變和長期可靠的基礎。隨著模塊化設計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高標準、高效率的追求更加凸顯了現場接線的重要性。
魏德米勒作為行業先鋒,在單對以太網發展中做了哪些積極努力和貢獻,以及魏德米勒為此開發的新型單對以太網連接器——為物聯網和工業4.0應用而生的理想工具。
10月18日,亞太工業領域盛會2023新加坡工業博覽會(ITAP)隆重開幕,新加坡作為輻射東南亞和海外其余地區的中樞,熾橙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打造數智引擎,驅動工業生產”的使命,以“賦能產業數字化最后一公里”為目標,助力傳統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邁入工業4.0的大門。
隨著工廠聯接設備的數量逐漸增加,工廠規模無論大小都須順應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工業4.0正在促使這一數字化的進程快速推進。時間就是金錢。在機柜建造中,安裝工作必須更快地完成,與此同時,聯接應可靠、安全且易于維護。魏德米勒創新的 SNAP IN 鼠籠式聯接技術,很好的滿足上述需求,并能夠易如反掌地完成安裝和維護工作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海洲刀具已被認定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中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企業。在此過程中,希望ANCA能夠繼續研發和制造出更智能、更精準的刀具生產設備,助力刀具生產企業早日實現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