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開,“十三五”規劃編制將為主要議題,制造升級、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有望成為“十三五”規劃產業維度的三大主線。其中,《中國制造2025》等綱領性文件或有望在“十三五”規劃中被重點提及。
十八屆五中全會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開,“十三五”規劃編制將為主要議題,最終草案將于2016年全國兩會提交審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需要著力突破十大領域: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和扶貧開發。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闡述“十大目標”,“調結構”、“促創新”順位提前。相比“十二五”規劃,“調結構”、“促創新”被放到更為靠前的位置。“調結構”層面,未來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方向,而工業經濟內部同樣需要加速制造業升級;“促創新”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崛起任務艱巨。
分析認為,制造升級、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有望成為“十三五”規劃產業維度的三大主線。其中,《中國制造2025》等綱領性文件或有望在“十三五”規劃中被重點提及,“十三五”規劃將推動“中國制造”加速走向“中國智造”,這勢必誕生一批世界級企業,而在A股市場中,這也將催生重要的主題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表示,五年規劃中新出現或較上次規劃升級加強的內容極有可能成為A股市場上強勁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熱點。五年規劃做出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國務院各部委、各地區政府出臺具體的行業規劃和區域規劃進行目標分解。以十二五規劃為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長足發展,環保、信息技術和醫藥在十二五期間內分別取得了232.87%、131.95%、93.53%的超額收益。
制造業升級將成為“十三五”規劃中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議題。展望下一個五年,智能制造、“雙創”、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多個有針對性的規劃,將逐步落地并對我國制造業產生積極影響。未來五年,升級版的中國制造格局有望逐漸成型,并為“中國制造2025”等中長期目標奠定基礎,使制造業繼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可靠的動力。
目前,各界共識認為,“十三五”期間及未來,我國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題,將從強調單一增長調整為強調制造業質量提升,發展的核心也將轉變為提高制造業的生產率,更好地適應產業融合趨勢。按照這一思路,升級版中國制造格局將有望在“十三五”奠定。
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看來,制造業升級已勢在必行。一方面,隨著我國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向工業發達國家的收斂,技術引進的難度不斷加大,后發優勢不斷弱化,在自主的技術創新能力尚未培養起來的情況下,我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呈現較明顯的下滑態勢;另一方面,我國制造業中的高端生產裝備和核心零部件技術長期受制于人,又對新興技術和產業領域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掌控不足,致使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不強。
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十二五”期間,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主要從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元器件,也就是從強基工程等方面來加大技術改造,“十三五”期間,則將焦點集中在十大類高端裝備方面。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李東說:“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延續一些“十二五”期間的政策等各種措施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1+X”落地。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十三五”“十四五”兩個五年,工信部累計制定實施70多項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細分行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制定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和產業基礎再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個重大工程實施指南,分業施策、分類指導,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
自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全國超過50000家企業進行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超過24000家企業實現了貫標達標,數字化轉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全國企業經營生產過程關鍵業務環節實現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個百分點,融合發展不斷走深向實。
2020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圓滿完成鐵路建設任務。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新線投產4933公里,新開工項目20個。“十三五”期間,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12.1萬公里增加到14.63萬公里,增長20.9%;高鐵由1.98萬公里增加到3.79萬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
“十三五”期間,海馬汽車將斥資50億元,提升研發能力、關鍵技術等的核心競爭力,并將設立歐洲研發中心。按照整體規劃,海馬集團將在“十三五”末實現年產銷整車60萬輛。
以“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11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來估計,2020年煤電過剩規模在1.4億千瓦,這意味著有約233臺6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資產及其衍生價值將被擱淺。考慮初始投資、稅金以及稅后利潤三部分,經過核算擱淺資產總共價值2.45萬億元。
近期,圍繞能源與電力發展,多個重磅政策相繼出臺。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于11月7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提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國網四川電力規劃投資1079億元加強500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達6.37萬公里、變電容量3.14億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變電容量達到1.7億千伏安、線路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省特高壓變電(換流)站達8座,接納電源裝機1.16億千瓦,外送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2020年12月03日,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順利舉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榮膺“領軍人物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獲得“時代楷模企業獎”,菲尼克斯電氣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工業解決方案獲得“數字化解決方案獎”。
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浙江?溫嶺大酒店如期舉行。浩亭憑借一直以來為客戶提供可靠、高效、多樣化的標準產品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榮獲“數字化解決方案”大獎。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0(第四屆)“中國制造2025”企業家國際論壇上,臺達獲頒“戰疫情?強盛中國制造業—時代楷模企業&領軍人物&數字化解決方案評選”兩項大獎。
工業4.0是德國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戰略,在這場被稱為“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各國政府爭相出臺新型工業化戰略,希望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中國制造2025,大學仕,ABB,
縱觀制造強國發展歷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領先的工控巨頭作為堅強的技術支持,而我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的目的在于要改變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國產工控品牌必須快速成長。華北工控,雙線驅動,中國制造2025,
隨著時代的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制造大國。 “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而我國也在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跟隨時代浪潮,開啟智能制造之路。
泰豐智能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 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元件,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趨勢導引下,智慧物流、智能裝備已成為當下行業新的發展風向標,AGV產品也在物流搬運設備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安徽宇鋒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推出了AGV本體、車體等定制化產品。
十八屆五中全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編撰十三五規劃是其中重要的議題之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十三五規劃的主線,原因是我國幾乎所有支撐要素投入型增長方式的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發展方式不轉就難以為繼。”
7452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