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媒日前匯總的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在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基站)和家用空調等10個品類中居于首位。
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根據各種調查機構的推算,計算并比較了2017年和2018年的份額數據。觀察調查對象的全部74個品類,美國排在第一,共在25個品類中居首,日本以11個品類排在第二,中國以10個品類排在第三,韓國以7個品類排在第四,德國以3個品類排在第五。
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在上一年的調查中,中國企業有9品類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居首,今年在個人電腦領域,聯想集團的市場份額上升了約0.8個百分點,達到23.2%的市場占有率,與美國惠普并列第一。
據悉,該調查數據主要涉及各國部分
品牌產品的占有率,但以上部分產品在中國國內的制造正遭遇挑戰。中美兩國在6月29日的首腦會談上就重啟貿易磋商達成一致,美國政權決定暫緩啟動第四輪對華加征關稅(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游戲機在內的從中國進口的幾乎所有產品皆列為關稅制裁對象)。盡管如此,企業相關人士中仍有觀點認為,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走向長期化,希望可以分散生產網點以免發生混亂。
惠普和戴爾等美國個人電腦大型企業開始討論將筆記本電腦在華生產的最多30%轉移到東南亞等地。亞馬遜和微軟也在與合作方商討將游戲機等的生產網點進行分散。另外,鴻海等蘋果手機代工廠商也有相似的計劃。美國特朗普政權雖然決定暫緩啟動第四輪的對華關稅制裁,但對貿易戰長期化提高警惕的全球大型廠商調整在華集中生產的趨勢在擴大。
熟知惠普和戴爾供應鏈的多名相關人士透露,兩家企業已開始討論將位于江蘇省、上海市和重慶市等地委托給電子設備代工服務廠商(EMS)的筆記本電腦生產的20~30%轉移到中國大陸以外。這一數量被認為大約相當于對美國出口的數量。此外,網傳中國的聯想集團也在考慮將部分計算機產能外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