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一行價格很透明,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利潤也就6—8個點。要不是較早著手降成本,眼下日子恐怕沒這么好過。”在廣東比倫生活用紙有限公司出貨倉庫,運營總監劉遠全看著正在裝貨的一排排廂式貨車不停地感慨。
“現在這一行價格很透明,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利潤也就6—8個點。要不是較早著手降成本,眼下日子恐怕沒這么好過。”在廣東比倫生活用紙有限公司出貨倉庫,運營總監劉遠全看著正在裝貨的一排排廂式貨車不停地感慨。
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得盡可能高的收益,這是企業追求利潤的不二法門。可“降成本”做起來,遠比掛在嘴上說說難得多。針對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比倫的目光盯住了“機器換人”,一個“自動化后加工設備工藝升級項目”,就為后加工環節節省了1/3的用工。
人工成本降四成,機器換出了效益
看管好眼前這臺“全自動高速復卷打孔機”,確保它正常運轉,是“90后”小伙辛夢波的新工作。而在此之前,他只能日復一日地在流水線上重復操作。
劉遠全解釋:“過去也有機器設備,但需要一段一段的操作;各道工序之間的設備互相孤立,中間都要靠人工來銜接。而如今用這種全自動生產線,原紙從這頭進去,直接從那頭出來的就是包裝后的紙,可以直接出貨了,一個過程只要1分鐘。中間只需要少量工人,看一看機器,調整一下傳送帶上紙卷的方向,把有瑕疵的揀出來。”
比倫引進這樣的生產線,用劉遠全的話說,也是被“逼”出來的。“大概從2011年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到整個成本不斷攀升,特別是用工,過去3000元、3500元的月工資還能招到人,現在基本都在4500元左右。”
面對成本壓力,比倫也早早認識到了用自動化生產線代替人工的緊迫性。可生活用紙是薄利快消的行業,經營收益大多都滾入到下一輪生產周期中去,去哪兒找那么多錢,完成初始投資?
市場上日漸盛行的融資租賃模式,給比倫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第三條道路”。“首期付個20%,先采購上馬生產線,由融資租賃公司提供擔保,分期付款,三年還清。”劉遠全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模式,緩解了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壓力。
這么一換,效益就出來了。拿這種全自動復卷機生產線來說,每條采購費用230萬元,比倫一共上馬了4條。過去用老設備,一條線要15—18個工人,現在只要10個工人;出紙效率從原來每人每小時17公斤一下躍升到83公斤;合格率也從93%提高到了99%以上。
從2012年到2015年,比倫陸續投入4000萬元,進行抽式面巾紙折疊機、高速大回旋(面巾紙)折紙機、全自動生活用紙包裝機等設備的“機器換人”改造項目,實現了一次性自動噴膠、封邊、修邊等生產線自動化,使一線員工從372人減少到252人,與此同時產能卻提升了1.5倍。綜合一算,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減少了40%。
政府援手推進轉型升級
“不光是企業自己想轍,現在政府也在出手幫我們降成本。”劉遠全說。
針對“機器換人”,東莞市財政每年安排了不低于2億元的普惠性專項資金,其中,對購買莞產智能裝備實施“機器換人”的,資助標準提高至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15%;對購買莞產機器人實施“機器換人”的,資助標準提高至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25%,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比倫整套設備采購金額中,符合政策的有1000多萬,公司因此申請到專項補貼120萬元,用于融資租賃的貼息等。劉遠全認為,這種惠民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拓展了空間,節約下來的錢可以擴大再生產,進一步開拓市場,對企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從2014年9月至今年1月,東莞已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1319個,其中,2015年度申報項目881個,投資額70.03億元,項目全部完工后預計可減少用工約46600人,以每名員工3500元月工資算,每年將為企業減少人工成本19.572億元。
今年4月,東莞再次出臺《東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2016—2018年)》及5個行動計劃,其中的降成本行動計劃打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組合拳。
“越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政府對企業減負的政策效應就越顯現出來,像‘雪中送炭’。”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來,不能簡單看待減負這一政策,它帶來的連鎖反應會讓整個東莞經濟受益。“減負既是實實在在減輕企業負擔,更是一個信號,讓企業無后顧之憂地推進轉型升級,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7 年1-10 月,醫藥制造業累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10%,相比2016 年同期提升3.5 個百分點;累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19%,相比2016 年同期提升了2.71 個百分點。
從2017年年報和2018年Q1的數據看,家具上市公司收入、利潤整體維持高速增長,費用率相對穩定,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毛利率大多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歐派家居等龍頭企業的業績增長表現出了很好的穩定性。
至 2018年4月12日,“衣柜上市第一股”索菲亞上市七周年了。其營收增長15倍,利潤翻了11倍,當前市值316億元,連續數年高于行業平均市值3.4倍以上;其在全國家具制造行業的占比自2011年的0.2%也穩步提升至2017年的0.67%,這是索菲亞上市后數據化呈現給股東的答卷。
美的集團今日發布2017年業績。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2419.19億,增長51.35%;凈利潤186.11億,增長17.33%;歸母凈利潤172.84億,增長17.70%。
英威騰公司公布2017年年報,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22億、2.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0.3%、231.8%。同時公司發布2018年一季度盈利預測,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70-210%。
受日元貶值以及海外業務業績良好等因素推動,日本七大電器制造商2017財年前三季度(201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純利潤同比全部實現增長,除富士通銷售額微降外,其余6家公司銷售額均實現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個百分點,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個百分點,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多家機構預測,2018年工業企業利潤仍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
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廣州預計每年為制造業企業“減負”40億元!昨日,廣州市政府官網掛出《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將推出33項措施降低制造業成本。
巴納XMTC分析儀在線通訊培訓,對一些廠家已經放棄的儀表進行校驗整定,來節省用戶成本。
渣打銀行發布的《珠三角制造商第8期年度調研報告》顯示,工資上漲、用工荒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幾個重大挑戰。為解決這些問題,高端制造商正專注于追加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低端制造商則傾向于通過遷廠應對成本上漲。
為降低生產成本,保住利潤率,珠三角中低端制造業規模收縮、產能外遷的態勢愈發明顯。
2016年12月,福耀玻璃海外設廠曾引發關于中美制造業成本的討論,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勞動力成本高一些之外,美國工廠的電費只有國內一半,天然氣價格是國內五分之一,企業稅也比國內便宜”。那么,數據支不支持他的觀點呢?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檸檬豆】一談到降成本,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從管理、采購、生產工藝等來實現,往往忽視了產品開發和設計這個源頭。根據帕雷特定律,80%的成本通常由20%的作業引起,產品設計階段雖然發生的成本較少,但設計一旦完成,產品成本的65%~85%就已經被決定了,因而要想大幅節約、避免浪費、降低成本,則應在作業鏈的設計階段實施
紡織制造業成本越來越高,想從中獲取利潤越來越困難。以浙江紡織企業進行調查,普遍反映紡織業毛利低稅費高人本成高等問題。
7451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