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31
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要實現轉型升級就需要不斷實現“彎道超車”。“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中國為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而提出的一項行動綱領,與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可以說是殊途同歸,而這一輪以智能制造為特點的制造業變革被普遍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
2015-08-31
分析人士表示,在工業4.0趨勢下,“十三五”規劃已進入實質編寫時期,“十三五”規劃將通過供給端與需求端共同打開“中國制造2025”市場空間,智能制造將是“規劃重中之重”。服務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這一主題下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其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
2015-08-31
文化創意產業因其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可以說與互聯網有著天然的“親緣性”。那么,“互聯網+創意產業”將顛覆和引爆什么領域?又會催熱哪些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呢?以威客為代表的產業模式為互聯網+創意創業提供了良好了的探索。
-
2015-08-26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是指UPS及供配電系統、空調暖通系統、消防系統、安防系統、環境動力監控系統、機房照明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等為IT設備運行提供精密環境、動力和安全保障的數據中心配套設施系統。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維包含日常運維、資源管理、應急管理、服務管理、合規管理等方面
-
2015-08-26
IDC近期公布了“IDCFutureScape:全球數據中心2015年預測網絡會議”,突出強調基于最新IDCFutureScape報告的一系列預測結果。到2016年,65%的機構的基礎設施投資將瞄準并參與到可獲得洞察力的第三平臺系統,進行創建和擴展,而不是維持現有在記錄的系統。
-
2015-08-26
2014年1月初,施耐德全面收購了預制化數據中心的制造商AST Modular,ICTresearch預計交易規模為5-8千萬美元。AST Modular公司總部設在西班牙巴塞羅納,同時在北美,南美,亞太等地都設有辦事處。在模塊化和集裝箱數據中心方面擁有多項全球專利,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成功實施了幾百個數據中心項目。
-
2015-08-26
工信部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經濟數據。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總體運行平穩,但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傳統優勢產品產量下降,新興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但總體規模偏小,核心技術缺失導致利潤率水平不高,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緊迫而嚴峻。
-
2015-08-21
能源行業大小企業,再加上產業鏈上數不清的提供配套和服務的企業,以及爭先恐后要做新一代意見領袖的第三方機構和研究者,真是眾聲喧嘩,千姿百態,大浪淘沙。互聯網+能源的舞臺,演出才剛剛開始。
-
2015-08-21
鈦媒體駐硅谷記者專訪了Oculus的投資方、美國一線基金Formation 8合伙人沈瀚,請他為讀者深入解讀當前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創業趨勢、問題以及解決之道。
-
2015-08-20
《中國制造2025》提出,立足國情,立足現實,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戰略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
2015-08-20
互聯網+工業模式下,企業、客戶及利益相關方紛紛參與到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及價值實現等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消費者體驗式的參與徹底顛覆了傳統生產的垂直分工體系,微笑曲線的理論基礎將不復存在。互聯網+工業將促使中國制造業告別微笑曲線。
-
2015-08-20
兩年來,蘋果供應商的隊伍不斷壯大,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iPhone產業鏈上的企業。眾所周知,iPhone是很受歡迎的手機,這得益于蘋果對每一個設計細節的完美把控,同樣地,全部的供應商也都要following這個標準。
-
2015-08-20
過去20多年,東莞制造業以“代工”完成豐厚的原始積累;如今,“代工”也成為東莞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最大考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幻莫測、生產要素的流動變化、單個企業業務的不確定性等。未來如何轉型自救,已經成為代工廠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
2015-08-20
“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由美國提出,其核心是發揮數據采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作用,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益。構建智能的人和智能的組織,實施車間執行系統(MES),實現車間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升級改造及構建系統化網絡體系是實現工業互聯網+的有效路徑。
-
2015-08-14
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上,傳統企業完全做得到,但傳統的定制生產模式只能生產有限品種的產品,企業的產品定位建立在有限數量的顧客需求上,這導致傳統企業不可避免會出現產品品類有限、生產周期長、成品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葉秀林認為,工業4.0的核心其實是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其倡導的極具靈活的生產方式為顧客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同時滿足客戶日益擴大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