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于功率半導體的提議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功率半導體新材料研發有望列入國家計劃,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半導體產業。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于工業、
汽車、消費電子、高鐵、空調、洗衣機、電網等領域,是實現電氣化轉換的關鍵技術,因此,推進功率半導體國產化意義重大。 作為國產功率半導體行業的代表企業,比亞迪5月26號晚發表了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成功引入了投資,獲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國資本、國投創新領投、中金資本等在內的14位投資者,合計融資金額為19億元。
比亞迪半導體的前身是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該公司在2020年初完成了重組,成為一家獨立的半導體企業,并改名為比亞迪半導體,公司主營集成電路、IGBT、LED發光二極管及新型電子元件。IGBT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此次融資和IGBT的走熱不無關聯。 估值已接近百億 此次融資離上次比亞迪戰略公布僅僅42天,在融資之前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是75億元,那么增資19億元之后,公司估值就變成95億元。此前,中金公司對于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的估值是300億市值,目前這個估值數字已經達到了三份之一。 比亞迪之所以拆分半導體公司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子公司獨立性,以便于進行資本擴充和產能擴張。體現了比亞迪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來加速業務發展的效果。畢竟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大投資和高技術門檻的領域,比亞迪表示將積極尋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將半導體公司獨立上市。 至今,比亞迪在半導體領域已有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先后推出了IGBT1.0、IGBT2.0、IGBT2.5和IGBT4.0等不同車規的功率器件產品,其中IGBT4.0和國際第五代水平差不多,在諸多關鍵技術指標上優于市場主流產品,例如其電流輸出高出15%,損耗下降20%以及10倍壽命等等。 目前,比亞迪已經掌握了IGBT的設計、制造與測試產業化等技術,并成為國內首家擁有功率半導體完整產業鏈的車企。雖然,其產品和國際先進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但在成本方面卻有著很大優勢。 除了汽車行業的應用市場之外,比亞迪半導體還應用到變頻器、焊機和家電等領域,與華為、美的都已有合作。比亞迪半導體的獨立有利于進一步開放市場,能找到更大的業務提升空間。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在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動力電池,而第二大是IGBT,占整車成本的7%-10%左右。IGBT負責將燃料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從而驅動
電力發動機的運轉,它決定的汽車的扭矩和輸出功率,是影響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技術。 一直以來,功率半導體被海外廠商壟斷,在汽車領域應用的IGBT市場中,單英飛凌一家就占了60%的份額,而比亞迪半導體市場占比是20%。目前IGBT的主